最后一颗照明弹,也或许是整个连里的最后一枚。
用专门的枪支将最后一发照明弹打出,猛然亮起的夜色中,一排排日军提着枪猫着腰正在小跑的身影清晰可见,就这一会儿功夫,他们就快冲到120米以内了。
“砰砰!”老兵毫不犹豫的开枪,并扯起嗓子大喊,“弟兄们,鬼子上来了。”
被枪声惊动的士兵们纷纷从洞里爬出来,随便找了个战位就爬上去,也不看目标,就拉动枪栓“噼里啪啦”开枪。这是源于老兵们的教导,在紧急时刻,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气势足,枪声越密集,你越能知道有多少战友在你身边,你的心越稳。还不光是如此,枪声密集,对敌人来说,也是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正在进攻的人,那里能知道你打得是准还是不准?他只知道,有很多人在对他开枪。只要心里一怯,那就达到目标了。害怕了,自然就跑得慢了,跑得慢,你自然就可以慢慢调整气息,瞄准开枪了不是?
这就是战场经验,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后无师自通得出的经验。战场,就是最残酷的课堂,这个课堂上没有老师,唯一支撑你学习的动力就是你想继续活着继续呼吸空气,哪怕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呛人的硝烟;这个课堂上,也没有差生,不合格的学生,不是没有机会读书,而是连命都没了。
从求生欲望这一点儿上来说,川军第43军第152团的这帮老兵油子们别说在国内是翘楚,就是把对面的第六师团的兵都算上,也是顶尖的。别看他们枪法没有日军这个号称“地表最强师团”的士兵们准,个人装备更是差得不可以道里计,但论作战经验,第六师团的官兵们拍马也是赶不上他们的。
从1912年开始,川省里就打成一锅粥,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打你,战火一直打到1935甚至1936,可以说,川军除了那些新兵蛋子从上到下都是打“打群架”给磨炼出来的。而第六师团呢,打过几仗?也就是在华北不疼不痒的打了几个小仗,如果说他们打过仗,那还得追溯到几十年以前去。
说实在话,如果把第43军全军装备上和第六师团一样的重火炮,人数扩编成差不多,别说巷战,就是野战,第六师团也占不了太多便宜。这种情况甚至能扩展到全中国的战场,中国不是老兵不够多打不赢日军,而是重火力实在太差,老兵再精锐,也顶不住大炮不停轰啊!
中国老兵越打越少,日军的老兵却越打越多,加上重武器又犀利,这也是卫国战争的头两年所有大型会战一再失利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