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是没人干活,而是“干活”的人太多。
官员数量是开国时的十几倍,冗员扎堆。
皇帝累死,许多官员却闲死,逍遥自在,活得长寿。
单单一个京营戎政,五军都督府,兵部,诸军提督,京营总兵官等都管辖权。
牵扯管辖的人数众多,利益互相争夺,责任互相掣肘、推诿,导致办事效率极低。
大明养的那一大批读圣贤书,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君子”,满口仁义道德,汉家传统,擅长打嘴炮,搞权谋,勾心斗角,就是不干人事。
最终,他们大多人转身就投降了满清。
当异族用屠刀悬在他们头顶时,他们反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的做奴隶。
都什么人?
也因此,崇祯晾了“百官”一个晚上。
崇祯在心里,把大明文官武将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是勇于护驾,忠诚度与能力都有,以及凭后世记忆中,所知道的殉国忠烈名单中的官员。
就如范景文、李邦华、倪元璐等,把他们全都加官进爵,任用在各部要职。
也有人在外地的黄得功、阎应元、史可法、张国维等,紧急召入京师听用。
其中最关键人物,是靖南伯黄得功。
除了黄得功本身是大明顶级勇将,也因他带领的五千勇卫营。
京师要有黄得功和五千勇卫营在,顺军未必能破城。
第二部分。
是京师保卫战中展现能力与忠诚,或护驾有功的普通兵士和小官。
不论出身,不管多年轻,全都破格提拔,任用要职。
连升五六级多的是。
第三个部分。
便是在外头等待的,是以首辅魏藻德,前首辅陈演为首的百多个朝官。
这之前,他们位高权重,在京城势力极大。
有些时候,他们甚至能压过崇祯皇帝,让皇帝收回成命。
京城被顺军攻入后,他们许多人直接投降,而他们府中与皇宫命运一样,遭到顺军洗劫。
崇祯逆转局面,反败为胜后,他们一家获得自由。
他们自知理亏,赶紧进宫参见皇帝。
准备凭口舌之能,巧辩优势,弥补在皇帝心目中的不信任,以期保住地位与富贵。
他们在外头,站了一个晚上,渐渐也商量出办法对付崇祯皇帝——抱团共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