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鼎正要跪下。
崇祯拦住道:“不必谢,朕做的这些,不足以弥补孙爱卿之死,只是,你如今可愿为朕办事了?”
孙和鼎轰然跪下:“草民永世效忠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看着孙和鼎忠诚度从62,飞窜到89,祯满意的把孙和鼎扶起来。
朕,就喜欢这样的耿直人。
毕懋康虽说七十多岁的人,性格也是耿直。
皇帝对他好一点,热情马上调动起来,这在他们看来,是无上的荣耀。
毕懋康已经告老还乡,这次被拉回来,崇祯要让他发挥余热,主要希望他主持设立皇家研究院,第一个主项目,自然是火器。
不过,这是回京师后的事。
眼下,最关键的是山海关现有火炮与火铳的问题。
前些天首战告捷,但有一门大将军炮和七杆火铳炸膛。
炸膛导致三名兵士死亡,十一名兵士受伤。
幸好首战大胜,士气不受影响。
这还不是高强度作战,就有如此高的炸膛率,崇祯知道后,心情不快。
他下了一道密旨,叫留守京城的锦衣卫,彻查火药局,兵杖局。
把所有主事官,以及他们家人,都抓进诏狱审讯,再去他们家里抄一抄。
山海关这么重要的地方,也敢分派劣质火器,简直死有余辜。
宣召毕懋康、孙和鼎等火器专家和大匠师,来到山海关,首要任务是对现有火器进行整改、调校,剔除劣质。
然后,才是商量研发制造新式火器的事。
众人见皇帝如此厚待孙和鼎,心里的疑虑全部消除。
气氛欢乐轻松起来,各抒己见。
崇祯对众人各有奖赏勉励。
当天,他们便开始着手检查山海关的火器,干劲十足。
这天夜晚。
崇祯找来汪雄,学着易容,穿着便装,视察了军营一圈。
以皇帝身份前呼后拥的视察,更多的是形式,看不到实际情况。
崇祯微服私访中,听到将士们议论的话题,大多是关于自己这个皇帝。
称谓多是用“我大明神皇”。
他们都觉得,能与“我大明神皇”并肩作战,是一种荣幸,能为“我大明神皇”死,是一种天大的荣耀。
死后还能名列京师忠烈祠,与大明所有烈士作伴,也不寂寞。
他们磨刀霍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