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运来三百门远程火炮,对准一点狂轰滥炸。
而长城上,能够攻击到清军的,只有区区十几门火炮,顾得了阻止填坑队,就顾不上清军架设炮阵。
这是长城的破绽,也是最大的弊端。
在纯粹冷兵器作战时期,长城有防守奇效,但在这有火炮的年代,早已失去了它的用途。
长城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大明的拖累。
成为文官武将们把自己圈起来,自以为是安全保障的囚笼。
大明耗费巨量人力、物力、财力去修缮长城。
还要在整个防线上配备那么多的防御装备,弓弩、火炮和火铳等,并且要常年在沿线驻扎许多兵力,分散了明军力量。
瓦剌和建奴都能轻易破关,证明了,不断加建长城是拖垮明朝的一个重大错误。
如同图钉与墙壁。
长城这面墙壁再坚固,北方蛮夷这图钉,只要集中一个小点,便可轻易突入。
可是文官把持朝政时期的大明,非常热衷于修建长城,用来防守。
说白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大多文臣不想打仗,只想图个安稳太平,以为修筑长城,就能一劳永逸,结果…………
火炮声不断轰鸣。
两军火炮互相轰炸。
天崩地裂,硝烟弥漫。
关外惨叫连天,尸体满地,炮阵受到一定创伤。
长城上炮台也损毁了两处。
明军临时调来了几门火炮,远程火炮特别粗大沉重,不易搬动,一时间很难调集。
虽然明军射程、准度,比清军略优。
但数量上差了十几倍。
明军目标又太多太散。
而清军只要对准一处城墙,不断轰就可以。
清军调来的远程火炮数量,超过三百门。
第一批被炸,或者炮膛太烫不能再开炮,他们又可换上另外一批。
而明军城墙上大炮,没得轮换。
只能用水去浇等炮膛冷却下来再开炮,效率很低。
明军火炮无法对清军的炮阵形成致命的打击。
两个时辰过去。
轰隆一声。
被集中轰击的长城城墙,垮塌了。
清军欢呼呐喊。
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终于要胜一场了。
城墙垮塌后攻城方便许多。
清军肉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