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石油的大量应用,尤其是新研制的强力燃烧弹,简直是清军重甲兵的克星。
重甲兵另一个克星,是新式燧发枪。
明军之前用的老旧火绳枪。
弊端太多。
火绳枪必须先点燃火绳,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下雨天在露天直接哑火。
射击操作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一般火铳手三分钟只打出一发子弹,熟练如勇卫营火铳手,也要一到二分钟。
精度差,有效射程只有一百多步,不如弓箭。
另外还有威力小,火药浪费多,随着距离变远,对盔甲穿透力急剧下降等缺陷。
清军针对这些弱点,打造重甲兵应对,并多在下雨或潮湿天气中发动进攻。
面对清军身穿三层重甲的精锐战兵,火绳枪很难构成重大伤害。
换上新式燧发枪后,以上缺陷得到极大改善。
雨天照样能打。
射击操作简便许多,熟练精兵一分钟能发射两发。
精度,射程,威力都得到提高。
有效射程内,三层甲照样射穿,打不死也能造成伤害。
只是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所有老工匠日夜赶工,也只做出一百多杆,大量工匠学徒正在培训,假以时日,制造速度能成倍提高。
这一百多杆燧发枪,在长城守卫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屡次打退清军爬上城墙,也算是牛刀小试。
不久后。
崇祯班师回朝。
京师万人空巷,官员百姓出城十里,夹道迎接,跪了一地。
“吾皇万岁!”,“大明万胜!”等山呼不绝于耳,盛况空前,举国欢庆。
崇祯威望再次大幅提升。
更多持怀疑,内心抗拒崇祯变革的文人,悄然转变了思想,开始支持变革,丢弃圣贤书,开始学习西洋知识。
辉煌战绩摆在眼前,战争年代,武人作用就是比文人强,皇帝重武轻文,没毛病。
事实证明,文人理论再强,学问再高,一到打仗,大部分都是怂瓜。
真正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将领,才能打仗。
清军贡献大量战利品。
辽西一带大清洗,杀得人头滚滚,腐坏官吏与士绅阶层勾结成的集团,整个连根拔除。
三族八家以及辽西贪官污吏贡献更大,抄得“白银三千二百八十五万两”。
研制新式火枪火炮,打造舰队,银子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