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营展开全面反击的时候,一些在白天的交锋中被俘虏的公安军官兵也重新被强了回来。
白天在激烈的交锋中大概有二百余人左右被敌军附录,而活下来而没有负伤流血而死或被敌人杀掉的俘虏仅有四十多人而已,这些人大部分仅仅是负了轻伤而已,因为重伤或哪怕稍微重一点儿的也活不到现在。
四十余名俘虏在战争中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却是新军战史上一个不小的比例了,第六旅旅长甚至第四营营长甄向彬都很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而被重新评定战功或接受调查。毕竟在新军的历史上虽然取得过辉煌而众多的战绩:强大的战斗力使得往往以很少的兵力同对手交战就取得悬殊的伤亡比,真正意义上成规模歼灭性败仗少之又少,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在交锋中总共被俘并且还能活着的有没有一百人都难说的很。
二十一旅四营的官兵在战斗中没有施展那些传闻中的猛烈燧发排枪连绵不绝释放的火力,也没有拥有传闻中那如天神一般的航空热气球火箭火力。而是用着仅仅稍微好一点儿的铠甲还有同公安军配发的一样的重手榴弹就达到了同其他队伍几乎是天壤之别的战斗效果。
这在让周围不少的官兵对第二十一旅四营刮目相看的同时,也让那些从惊慌失措之中反应过来的俘虏们感觉到默然而又羞愧。
因为新军在战史上的被俘人员极少,这也使得即便是张海李千兰乃至刘洪涛等人在内也没有详细的研究过有关战俘方面的政策。不过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曾经身为新军主力部队基层军官并打过不少仗的甄向彬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新军不少军官骨干看来:被俘的人最重要的还不是意志表现而已,而是他能活着回来,就有可能成为敌人的潜伏人员和特务或卧底。如今的新军还没有能够让其政治不自信的对手,不过在被俘人员总数本就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宁可错杀与冤枉也不放过隐患”的思路就成为了主流。
好在这些人不过是临时在阵前被俘了数个小时而已,就算是一时屈服也根本没有成为卧底的条件。要找人假冒顶替也不是非常容易,因此甄向彬在权衡了片刻之后对那些人说道:“你们不必绝望,或着被俘要自杀的规矩也论不到你们这类部队。都会原部队去吧,不用多担心什么。”
甄向彬的话不再有一丝严厉的语气,可这四十个人却像失去了魂魄一般,直到有人让他们报告姓名才纷纷领着这些人回到原队。
秋末临冬之时的云南南部大森林里还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