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陆军参谋部的很多人不一样,罗斯福是了解曼哈顿计划的。而且从一切迹象来看,原子弹计划还有诸多研究计划还算进展顺利,因此在罗斯福看来,就算通过有限的援苏让苏联恢复一些实力,也终究动摇不了西方的领导权。何况,美国给予英联邦的援助明显大于苏联。在美国租借物资的扶植下,最终计划武装起折算六十个师群的盟军部队,拥有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战略轰炸投弹能力都将匹敌美国,仅仅在海军方面同美军差距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苏联拿下德国的大部分,甚至很大程度上恢复实力,也根本构不成对西方的威胁。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考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有保守主义右翼情怀的很多美国上层人士都相信: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是一种根本不能持久的制度,因为苏联对精英阶层利益的局限太大了,一个不能让统治阶级获得必要特权利益的社会制度,怎么有可能长久?它根本不符合人性,人性的特点不能用好坏来简单概括,但它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诉求。一定程度上压制这种欲望与诉求或许是社会秩序所需,可如果压制的范围太广,必将起到极大的反效果。在这方面: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同托派或一些极左民主派有着理由不同但看法类似的共识。
这种强大的意识形态自信还有美国国内的左右各种势力认为只要控制一些高精度机床还有炼油设备的出口。即便是一些成品出口,并不会对西方利益带来根本性的动摇:而且美英相信:那些纳粹范围内残存的精英与知识分子一定绝大部分会倒向西方,而根本不会投入苏联人的怀抱。
就这样,对苏租借物资仍然如历史一样持续,只是因为苏联的战争局面完全不同而大大缩水了: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合成橡胶与航空汽油、轮胎、卡车等等。这些有可能用于快速进攻的物资出口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仅仅只有一些苏联能够比较有效扩产开采的物资如火炸药原料和稀有金属等物资维持原来计划中的规模。年度租借物资的总额也有原来预定的三十亿美元减少到十二三亿美元。运输的空间需求也大大减少。当然这也带来一个便利:不需要再为走危险的被大西洋而冒损失上的代价了。因为在物资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远东线路来运输。做为一定程度上的要挟条件或者说偿还:苏联同意在对德作战结束之时投入对日进攻战役,并且不会把远东苏军总兵力削弱到七十万以下。
对于西方的这种选择,张伟也早就有所预料过,并不以为奇。在其他力量必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增加战斗力的方法就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