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一边在*工坊内转悠着,一边听着身边的孙元化为他介绍着*工坊的最新现状。
“…现在这家工坊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了100吨,以现在的生产规模,这个产量已经达到上限了。
每个月的*产量大约有四分之三,都是被用于矿山开矿,其中有一部分更是运到了洛阳,用于修筑洛阳-三门峡道路的修缮。
还有四分之一的产量则是储备在*仓库,用于军事训练及各处的军事行动。
不过现在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工坊的产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各处的需求。
市场上的*价格已经从每斤1角涨到了1角6分,军器监的督查部门已经几次发现,*仓库储备的*被盗卖到了市场上。”
朱由检稍稍心算了一下,便向着他询问道:“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的产量?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市场对于*的需求,那么就算管理的再严厉,也总是有人铤而走险的。”
孙元化避开了路上的一个箩筐后,才张口说道:“想要再提高工坊的*产量的话,只有增加生产车间。
但是*工坊的地方已经无法扩大,再增加生产车间,恐怕对周边的安全会有所影响。
臣以为,陛下应当考虑在京城以外开办新的*工坊,来解决目前的产能不足问题。”
朱由检没有立刻出声,而是默默的关注着车间内工人们的工作,直到他走出了这处碾药房后,才停下脚步对着孙元化说道:“你且说说看,军器监想要在什么地方设置新的*工坊。”
孙元化不假思索的回道:“臣以为在天津、洛阳、上海、福州、广州各设一*工坊,如果未来军器监的*产能,可以扩充到每月1000吨以上,那么想来就能极大的缓解市场上*缺乏的状况。”
朱由检颇为疑惑的问道:“这上海、福州、广州也产硝么?去这些地方开办*工坊,军器监能不能控制住*的质量?如果控制不住*的质量,就算产量提高了,也没什么意义。”
孙元化顿时有些焦急的辩解道:“质量管理上面,只要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质量是应该能够得到保障的。
南方虽然不产硝,但是柳树可远远超过了北方,而且经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取代柳炭而又价格低廉的,大约只有椰壳炭了。
相比于北方,南方河流众多,更可以利用水力研磨材料,从而更好的降低成本。且这些地方都处于河海交接之地,不管是输入材料,还是外运成品,都非常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