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浴佛节安排那些京城闺秀同未婚军官们搞相亲活动,虽然是崇祯吩咐周皇后去办的。但是一向同周皇后不怎么对付的田妃,难得的没有搞什么破坏活动,还做了一些协助工作。
于是乎,原本周皇后觉得时间还有些紧张的浴佛节上香活动,在田、袁两妃的协助下,还提前了一天,把准备工作完成了。
原本预定的仕女名额,很快就突破了30人,最后定在38人。而未婚军官的挑选任务,则落在了茅元仪头上。
这位上马能击剑,下马能赋诗的儒将,生平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让他头大的问题。最终他在陆军军官学校挑选了22名未婚军官,在海军学校挑选了10名,然后在骑一师挑选了6人,包括了崇祯特别指定的骑一师师长吴怀。
为了不让这些军官们失去平常心,茅元仪听从了皇帝的建议,并没有告诉这些军官们,这次上香活动的真实目的。只是简单的通知他们,穿上军常服参加一次护卫活动。
海军虽然没有成立,但是白色的礼服,蓝色的常服却已经制定好了。而陆军的礼服依然保持原来的红色,常服则换成了草绿色。
在崇祯下令设计军礼服和军常服之前,武官的礼服就是朝服,常服即各种罩面甲,此外便是皇帝专门赏下的赐服:麒麟、飞鱼、斗牛等。
武官的朝服样式都差不多,主要依靠胸前的走兽补子来区分品级。品级较高的将帅服,形制如同唐代的窄袖宽袍,袍子无领、无扣、右衽,裹襟与外襟在前身重叠时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带在胸前和腰部系束,戴巾或幞头。看起来还是较为美观的。
低级军官的军戎服便有所不同,为短后衣与缺胯袍。看起来同普通的锦衣侍卫差不多,同低阶文官站在一起,就像是一个跟班一样。
此次在崇祯的命令下,把军装分成了3类,一是重要节庆时穿着的军礼服;二是上阵作战和训练时穿用的战训服;最后便是平日外出时穿着的军常服。
这些军服的样式经过统一之后,穿着军常服外出的武官,看起来总算让崇祯顺眼了一些。常服上面虽然没有缝上补子,但是却采用了不同花纹和装饰着不同样子的袖标,把武官的品阶做了区分。
其实在崇祯看来,带着幞头穿着袍服的武官们,实在是像一群唱戏的,没有后世那种军服配大檐帽的英武加成。
不过想要让大明百姓剃发易俗,换上近代的西式军服,他现在还真没这个本事。因此只能在袍服上面加几粒纽扣,用皮带更换了布带之类的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