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挽明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79章 营口七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79章 营口七(1 / 4)

洪尼喀毕竟是老了,拖着伤病的身体支撑在这里,已经是他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请百度搜索()再要他如从前年轻时那样,亲自发号施令整顿部队,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更何况,没有平时操练培养起来的团队默契,指望临战前依靠军官们的马鞭和棍棒整理队形,无疑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的事情。

明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整理好队形出击,依赖的是一整套士官体系,李岩发出的命令一层层的传达到如陈五一这样的棚目手,然后这些最基层的棚目能够准确无误的去执行这些命令,却不会发生歧义,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了。

因为光是让这些基层军官们能够快速了解传达下来的军令,需要各种标准化的术语和战术指令。只有这些基层的军官们正确了面传达下来的军令,他们才能把统帅的意图传达给士兵们,最终完成军令想要达到的效果。

过去明军作战时,将领为什么喜欢使用家丁去领兵,其实便是在于这一点。和朝夕相处的家丁相,那些军的军官反而对将领显得陌生,这些家丁熟悉家主的性格和说话方式,只要家主稍稍提示一下,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在某种程度来说,未尝不是对于明军传统组织的一次改革。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这种三级指挥系统极大的简化了军令传述路程,从而保证了八旗军在战场能够及时得到统帅的指令,却不易出错。

不过满人依靠简化指挥系统来加强统帅对于军队的战时控制,虽然效率是提升了,但是对于军队统帅的个人能力要求会极高。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统帅发布的命令如果不够简洁扼要,那么对于底层军官来说,很容易会出现错误。而在战场出现错误,这无疑是失败的开端。

好像努尔哈赤去世之后,黄台吉第一次领兵伐明,无法顺利的指挥八旗将士按照自己的指令去作战,从而在锦州城下受到了挫折。

这不仅仅在于八旗内部派系的勾心斗角,也在于黄台吉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不及努尔哈赤,导致他发出的指令无法被底层将士理解,最终落实不下去。

而在明军这边,旧军队体系臃肿的指挥层级,也同样被视为一种弊端。不过明军这边并没有像努尔哈赤这样,直接大刀阔斧的把军事指挥层级砍到只有三级。

明军采用了师团编制和士官体系,再加参谋组织,从而砍掉了朝廷和官对于前线军事指挥的多重干涉,确保了军令的唯一性。

师、

最新小说: 风雨夜归人 无敌桃花命 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霜染深庭 大唐声望系统 大江大河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唐朝好岳父 朕歪了 鬼道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