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元庆也不得不佩服毛文龙的耐性,在这方面,他与毛文龙相比,实在还差的远。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正值鼎盛的男人与真正成熟男人的差别。
与毛文龙相比,年轻气盛的李元庆,还是显得太刚了一点。
但这一来,毛文龙如此谨慎,也让李元庆更能放心,只要毛文龙不走昏招,即便是后金主力,也拿他绝没办法。
整个辽地的大局,便会稳重如山。
陈忠那边的银子,李元庆也给陈忠送了过去,只不过,陈忠现在正在复州视察军务,他这边要回信,应该还要等些时日。
这些时日,李元庆也一直在思量,今后的路,他到底该怎么走,如何能在这大浪潮之中,保全自己,又能改变大局,立于不败之地。
想了良久,李元庆最终得出了一个答案。
那便是四个字------‘韬光养晦’。
此时,李元庆已经高居长生岛总兵官,辅国将军,在实际上,总领辽南战事。
在整个辽地的军将中,他的勋衔,只比毛文龙低一点,但实际权力,却已经并不逊色与毛文龙。
从天启元年沈阳城一路走到现在,李元庆生俘了扈尔汉、何和礼,这后金五大臣中的两个,并且将叶赫部的王族布尔杭古切了,直接送到宫里当太监,并成功收复、守住金州、复州、旅顺两卫一城。
这几乎可以说,这是自万历三大征之后,国朝最显赫的战功了,远远超过了毛文龙当年的奇袭镇江。
只不过,种种原因作祟,李元庆并没有得到与其功绩相匹配、均衡的政治待遇。
对于此,李元庆有些不可置否。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枪打出头鸟。
在很大程度上,即便李元庆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功绩和身份,但就是这般,已经令很多人眼红不已了。
尤其是阁老首辅叶向高,在当日大朝上的问询,恐怕,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文臣们,将目光聚集到他李元庆的身上。
在现阶段,这是李元庆并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当初,之所以拒绝了孙承宗的厚爱,远离辽西,留守长生岛,李元庆就是不愿意与辽西的文人集团纠缠太深。
长生岛虽有监军,但只是太监。
很多东西,很多事情,银子都可以解决大半。
再加之李元庆的圣眷,与魏公公的关系,与客氏的关系,太监监军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