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放出了一条活路。
“听起来不错呀。”
有人意动了,毕竟有地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祖祖辈辈多少代的农民辛辛苦苦的勤劳,不就是想从土里刨出点能吃饱肚子的粮食吗。
往年的时候,官府要从地里征集一成的粮食,地主再剥削掉八成,甚至是九成之多,忙碌了一年,穷人们手中可能就剩下了几颗米粒,欲哭无泪,却又无可奈何。
但这条新政策出台之后,情况可就不同了,直接向官府缴纳公粮,省去了地主这一环节,手中剩下的余粮也就多了,吃饱肚子肯定是没问题的了。
“想要地的,来我这里报名,再去地主家里消去佃户的身份,以后专职为官府种地!”
“我!”“算我一个!”
“别跟我抢!”“还有我!”
佃户们围着工作人员积极踊跃的报名,仍然有一部分佃户持着观望的态度,对这条新政策的试行抱有怀疑的心理。
当然了,这条新条令并不适合所有农民,只是为给地主们打工的佃户们而准备的政策,毕竟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是佃户,有的自己家里有地,自给自足没问题,眼馋没办法。
相比之下,他们生活条件远远高过于为地主们卖命的佃户……
袁兆龙的新政策一经发出之后,瞬间得到了穷苦人民的响应,袁兆龙的名字顿时在穷人们的口中争相传颂,成了“现世活菩萨”。
多种多得,交完了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充分的调动了脱离佃户身份农民的积极性。
袁兆龙的新政也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反响。
这创新的新政策,只能用别出心裁四个字来形容,虽说是站在穷人们的角度上谋福利,可如此一来,这代价可是相当大的,风险性足以压垮整个鄂系军阀集团!
或许这个想法早就有人想到过,可是如此实施的仅有袁兆龙一个人。
不可一世的枭雄袁世凯不敢这么做,前后掌权北洋政府的冯国璋和段祺瑞更不敢这么做。
将钱和资源投在穷人们身上,或许会得到非常好的口碑,但成效甚微,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并且风险自担。
一个军阀集团,一旦是财政崩溃,手中的权力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历任掌权者,谁都不敢这么去做,更加倾向于将钱投入部队中,或者是建设工厂,发展轻重工业,效果更快。
然而袁兆龙却坚定地这么做了,并且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