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的现实,也是一个无情的事实,的确,他们都忽略了军阀们的爱国之心。大家都认为这个世道不好,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拯救这个国家。
清廷为了自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挽救国家的命运,维护大清朝的统治。
孙先生号召革命党们发起了革命起义,试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设民主之国家。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更是使国人认识到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鲁先生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国家为何会如此的病因——国人丧失了自信心。
文艺上的百家争鸣,会带来艺术上百花齐放的效果,可国策上的百家争鸣,带来的却是混乱……
“如何对当今之现状做出合理的改变呢?袁总长,你的看法是什么?”鲁先生再度向袁兆龙提出了问题。
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袁兆龙好久都没有与他们说过,不吐不快,一口气的全都说出来,心里舒服极了。袁兆龙乐意告诉他们自己的心中所想。“匹夫与智者同行,双管齐下。恢复国土是我们这帮匹夫们的责任,可开化人民意识,却是你们这群教授学者们的能力,我们各司其职,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日渐昌盛,繁荣富强,屹立于民族之
林!”
袁兆龙说了这么些话,其表达的意思十分明确,教育,是国家昌盛之根本!
思想上的进步和文化程度的提高是改善国家的先提条件。
“说实话,袁总长,你跟一般的军阀真的不太一样。”
通过这番交谈,鲁先生也改变了对袁兆龙的印象转变,看向袁兆龙的眼神也不在冷漠,夹杂着些许的赞许,因为他们都是同道中人,只不过努力的方式不太一样罢了,可从道义上来讲,殊途同归。
“呵呵,既然大家这么聊得来,中午就不要走了,午饭就在我这里吃,下午咱们继续聊。”徐世昌开怀大笑。这么舒心的场面四年来都未曾有过,还是不当官了最痛快呀。
“不了,谢谢徐老的美意了,兆龙已经同段祺瑞约好了,中午的时候去他家里,见一见这位老伙计。”
谢绝了徐世昌的美意,出于时间上的安排,袁兆龙这位鄂系军阀大佬自然不可能在京城久待,还有不计其数的工作等着他来处理呢。
因此,袁兆龙在天津卫最多只能待两天,驻留在天津的军阀不计其数,袁兆龙也见不过来,拜访徐世昌是一个,最后一个便是段祺瑞了,也是此行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