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荒漠》只是引发人对时间和生命的哲学思考。
没有引起太大的涟漪和注意。
然而《地球大炮》,则是引发了美国那些天生爱新奇,爱冒险,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和挑战的数万飞行迷的极大兴趣。
尤其是那些家境优厚的大学生飞行迷,把这篇文章带到大学。
随即引爆了美利坚大学圈,对于‘核能核裂变’‘地球电梯’‘超导’‘微波太阳能电站’‘纳米材料’‘电脑’‘黑洞’‘反重力飞船’‘核动力火箭’‘中微子通讯’‘中子星’‘地球内核铁镍流质’——
这一系列天马行空,有得能看懂一些,有得根本搞不清楚说得是什么的诸多概念,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私下的争论,很快变成学术讲堂的争论,然后变成了报刊上面的对擂辩驳。
而且,在这些概念里面,‘核能核裂变核弹’,成为了争论的聚焦所在。
吸引了美国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并且朝着欧洲扩散。
这种局面,显然超出了此时根本都不知道的杜剑南的预料,在他原先的设想里,就是‘投饵钓鱼’,想‘钓’希特勒。
却没有想到发到德国的两篇文章,除了《时间荒漠》被德国一家官方背景的小报,刊登在一个不起眼的版面。
另一片重头戏《地球大炮》,被希姆莱看完了以后,直接交给了手下的‘德意志研究会’‘维利会’。
按着这个进度,估计等到希特勒自尽烧死,二战结束,他剽窃的这篇《地球大炮》,都不会进入德国民众的视线。
更不会被希特勒所知晓。
一条线,目标明确,却总容易折断在中途。
反倒是那些随手一抛,并无半点实质期望的线条,往往却能给人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随手插柳柳成荫’的惊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