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之声。裴蕴的报告着实令人震惊。居然有这么多官员投靠渤海会,渤海会的势力竟如此之大。
杨广缓缓铺开御案上的一只卷轴,黄麻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这就是裴蕴提交的名单,不止是十四个县令和二十一个县丞,还有暗中支持渤海会的世家名门和地方豪强,这一点裴蕴没有明着说,是怕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在座大臣和河北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杨广也能理解这一点,他也不想把矛盾扩大化。如果把世家牵扯进来,那渤海会就无法查下去了,而且整个朝廷至少一半官员都保不住官位。
杨广做了十几年的皇帝,早已经没有当初的锐气,从当年的绝不妥协,到现在能妥协尽量妥协,他心中颇有几分暮气。
不过杨广还是发现了一个关键之处,为什么没有渤海会核心人物的名单?
“裴爱卿,朕想知道为什么名单里没有渤海会的重要人物?”
裴蕴脸上有点尴尬,他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得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赶去邺城,渤海会已经销声匿迹了,微臣只能根据一些举报和线索,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官员,但微臣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查出来。”
杨广眉头一皱,“朕没有听明白,什么叫销声匿迹?”
“回禀陛下,就是有人事先走露了消息,渤海会的核心人物都提前转移,微臣扑了个空。”
杨广顿时大怒,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还有暗中走露消息,难道他的重臣中也有渤海会的人吗?
他目光凌厉地向在座数十位大臣望去,大臣心中忐忑不安,但他们并不奇怪,朝廷中有人私通渤海会或者武川府都很正常,这两个势力的背景实在太深。
朝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就在这时,有当值侍卫匆匆走进大殿,高声禀报:“启禀陛下,江淮招讨使张将军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报!”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指送信人一天一夜内要跑八百里,也不是办不到,但要求很高,必须在沿途驿站连续换马,一刻也不允许耽误,这主要是用于重要且紧急的军报。
这份张铉送来的紧急军报显然很及时,立刻缓和了大殿里紧张的气氛,也转移了天子杨广的注意力,杨广收了名单,对裴蕴道:“渤海会之事以后再议。”
他又喝令道:“把军报呈上来。”
一名侍卫手捧一卷黄色加急军报匆匆跑进偏殿,躬身呈上,旁边宦官上前接过,转交给天子杨广,杨广在御案上展开了军报,匆匆看了一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