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义脸色一拉,喝道:“没用的东西,慌慌张张的能成什么大事?”
那汉子显然十分惧怕他的喝骂,微微楞了一下,说话果然不急不缓:“西湖那边来了好多的官兵,正朝这边来!“
“什么,官兵?”陈祖义大吃一惊,随即道:“来了多少人?”
那汉子道:“小的目测了一下,有几百人?为首那人口中还嚷着!“
陈祖义喝道:“嚷着什么?“
那汉子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陈祖义的神色,大着胆子道:“要活捉大当家的,要将大当家的千刀万剐!“
陈祖义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好,好,我倒要看看,是哪个这么有能耐?要将我陈祖义千刀万剐!”
萧云见他神色自然,听闻来了白来名官兵,竟还能谈笑自如,倒也佩服他的豪气。
“自古盗不与官斗,况且对方人马多于陈兄弟,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能忍一时之气,方才是男儿本色,陈兄弟是做大事的人,岂能因一时之气,落入这帮宵小之手,我看陈兄弟还是快快走吧?”萧云不愿意去当那个海盗王,还有更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心中认定了这些海盗就成就不了大事,朱元璋开国之后,就颁布了海禁令,1492年之后更是强调“片木不得下海”,如此一来海外贸易的正常渠道被全面封杀之后,非法的海盗事业就变得十分蓬勃且难以遏制,从后世的资料上看,明朝后期一直到清朝初年,四百多年里,是中国海盗最为猖獗的时候,这些海盗多是一群来自徽南的商人。最早在江浙东南沿海从事走私的是歙县人许辰江、许本善等。嘉靖初年,歙县许村的许家四兄弟组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以宁波附近的双屿岛为基地,把商品贩销到了泰国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到了嘉靖中期,许氏集团被击溃,其部下、同样是歙县人的汪直起而代之。
除了徽商背景的海盗之外,另外一个人数庞大的走私集团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这些中国籍的海盗与日本浪人纠结在一起,成了让明政权头痛不已的倭寇之祸,他们游弋于浙闽沿海,有商机则交易,乘人不备则劫掠。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胡宗宪写道:“倭寇与海商其实是同一个人,如果开放海禁,倭寇就转身变成了海商,如果实施海禁,海商就立即变成了倭寇。”所以纵观有明一朝,无论是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还是到后期的昏庸无道的嘉庆、万历皇帝都在为剿灭的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