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唯才是举不可得的情况下,最高统治者选择了这个折衷方案:
说白了,相比于后世宋、明等朝代成熟、公平的科举制度;隋和初唐的这些考试,是没有基层的“院试”、“乡试”的;也就不存在秀才、举人之类的资格考试。朝廷只主持一场中央直管的最终考试,而谁有资格作为举人来参加这场考试,还是来自于各地总管、刺史一级的地方官推荐“保送生”。这是灰色利益输送的保送制度和一考定终身的公平制度嫁接的结合体,只存在于历史的过渡期。一直要到唐末五代十国时,门阀势族才遭受了连根拔起的大清洗,为宋时纯以文才公平取士扫清了道路。
“侄儿自问这些年虽然不问世事,但读书未曾懈怠,侄儿愿意参加清平干济一科,以才学及理念打动陛下,若是学问不精,反造厌弃,侄儿也愿一力承担。请姑母勿要再为侄儿操心担忧。”
听到了萧铣的陈情,萧妃观其颜色,知道他果然是彻底明白了长辈的苦衷,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留下芥蒂,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既然如此,前日你姑父的举荐表章已经随着新年贺表一起送去京师了,要等反应,也得半个多月。开科考试的日子,定在三月间。这段日子,你也不必再避讳和昭儿、暕儿一起读书了。府上的教谕这段日子自会为你针对地补课,朝廷举办策试,如今也不过是第二次,精于此道的人几乎没有,你只要用心,机会还是不小的。只要表现得体,到时候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
“侄儿谨遵姑母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