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当然,在唐丁看来,《道德经》远比《圣经》要深奥晦涩的多。
想到《圣经》,唐丁也接触过《圣经》。在英国的剑桥大学基督学院,那里有一本灵气充裕的《圣经》原著,极有可能是《圣经》原稿。
唐丁因为这本《圣经》中的灵气,逃过了血族的追杀。
那时候,唐丁晕倒后,《圣经》中的灵气不翼而飞。即使是唐丁并没有吸收到这《圣经》中的灵气,唐丁还是对《圣经》心中感激。
但是,这《圣经》只能算是宝贝,而这《道德经》却是圣物。
那本看似充裕的《圣经》中的灵气,相比较这本《道德经》,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可比性。
《圣经》之所以伟大,只不过是其中蕴含了亿万人的信仰之力,这信仰之力,应该就是《圣经》中的灵气来源。但是《道德经》中灵气,可以用浩瀚来形容,信奉道家之人并不多,所以道家的信仰之力,应该远低于《圣经》才是。
可是实际上,这本《道德经》中的灵气,却比《圣经》要丰富的多。
但是,结果却正相反,唐丁手中的这本《道德经》,却似乎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灵气。
虽然这《道德经》中的五千字,唐丁早已读的滚瓜烂熟,但是唐丁却总有种感觉,自己读书不过是浮在表面,这《道德经》中的深意,自己还未曾了解。
比如这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看似是在解释道的玄妙,但是唐丁总有种感觉,这句话似乎是要揭示大铜门的秘密,只不过自己暂时未能参透而已。
还有这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话看似是在解释天、地、人、道、自然的关系,但是这句话却提纲挈领,“道法自然”四个字,揭示了自然而然的本质,也总结出了整部《道德经》的中心思想。
可是如果说整部《道德经》只讲了这个,似乎还太浅薄。
什么人看《道德经》,都能从中找出他想要的东西。《道德经》就有这样的能力。
文人看《道德经》,可以从中找出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
将军看《道德经》,可以从中看出用兵之道。
修道者看《道德经》,读的是其中的养生之学。
执政者看《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