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进入本部的第二卷《无头》)
时节已是初冬,北风呼啸,天地为之变色。黄河南北,已是天寒地冻。只是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上清宫前,却聚集了数千名百姓,正自热火朝天地观看中原有名的戏班“和昌秀”在上清宫前连演十七天的海神戏。
邙山翠云峰距离洛阳北城不过十里,这座山峰虽不甚高,却极是险峻。历朝历代烽烟四起之时,若有大军围攻洛阳城,必先攻取翠云峰。占据这一高点,在峰顶便可将洛阳城一览无余。是以千百年来,这座小小的山峰,不知洒下了多少征人的鲜血,流下了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
奇怪的是此地虽然历经兵火之灾,偏偏山上树木生得极是繁盛。每到春夏之季,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因此得名“翠云峰”。故老相传,太上老君为玉皇大帝炼丹,遍寻四海九州,却发现翠云峰得天地之灵气,是一处炼丹的好地方。他便在峰顶建了茅屋三间,筑了丹炉,为玉皇大帝炼出九九八十一颗仙丹。太上老君功成之后,便即飘然而去。后人为了纪念此事,便在此地建了一座小庙,香火极是旺盛。
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尊李耳为皇家先祖,在各地大兴土木,建造太上老君庙。至唐高宗乾封元年,皇帝下诏在翠云峰顶建造上清宫,供奉太上老君。这座道观是天下第一座以“上清”为名的道观,且道观名称之中又用了一个“宫”字,表明是皇家庙宇,是以香火极盛。又因唐高宗追尊老子为玄元皇帝,上清宫又被称为玄元皇帝庙。而洛阳百姓一向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便这座道观称为老君庙。
上清宫自建成之后,历经唐、宋两朝,香火一向旺盛。只是金灭南宋之后,洛阳变成战场,上清宫毁于战火之中。其后蒙元兴起,推崇喇嘛教,更无人理会上清宫了。直到大明立国之后,上清宫才得以重建,只不过规模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洛阳百姓一向信奉太上老君,上清宫重建之后,香火极为旺盛。
这一年洛阳大旱,洛水险些断流。地方官束手无措,无奈之下只得在上清宫哭拜太上老君,向天祈雨。这原本只是无奈之举,谁想祈雨之后的第三日,竟然真的降了一场大雨。洛阳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传说老君显灵,福佑洛阳百姓。是以年终之际,地方官重金请来戏班,在上清宫前搭起戏台,要连演十七天海神戏,以谢太上老君的恩德。
海神戏是流传于中原各地的祈雨戏,最初不过是围桌而唱,到得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渐渐成了气候,深受百姓喜爱。此次洛阳知府得了洛阳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