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去对付叛乱的军队?
还是说,趁机发起反击?
或者收拾残局,比如安顿数百万遭到战火荼毒平民?
对印军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没有多少意义。
就算要收复阿姆利则,也用不着动用主力部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印军高层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别的不说,印军总参谋部连一份应急预案都没有。
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守住阿姆利则,然后里应外合,击溃入侵的巴军,在趁势反攻杀入巴基斯坦境内。
不管是制订计划,还是做出调整,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当然,只是击溃巴军,就已经不可能了。
为啥?
巴军有6个装甲旅!
虽然其他的都是步兵旅,但是大部分步兵旅都有主战装备,战斗力并不在印军的机械化步兵旅之下。
也就是说,赶到贾朗达尔的印军增援部队,仍然不是巴军的对手。
此外,印军对俄制坦克确实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印军的T-90S就没有战胜过“哈立德2”,很多时候连“哈立德”都打不过。
相反,在装甲会战中,巴军坦克总能压着印军的坦克打。
虽然这些T-90来自俄罗斯,而且是俄军的现役装备,肯定比卖给印度的T-90S好,比印度自行生产的T-90S更好,但是在交付之前,俄军拆掉了很多敏感设备,直接导致坦克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此外,俄罗斯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先进技术。
就拿观瞄系统来说,俄军自用的T-90仍然非常差劲。
有趣的是,俄罗斯没有提供配套的弹药,特别是至关重要的穿甲弹!
为啥?
俄军的穿甲弹早就更新换代,是贫铀合金弹芯,而俄罗斯效仿美国,以受到国际条约限制为由,禁止出口这类穿甲弹。
结果,俄罗斯不再研制钨合金穿甲弹。
也就是说,俄罗斯能够提供的,其实都是很落后的穿甲弹。
当然,提供援助的美国也想了办法,即帮助印度从以色列采购了一批穿甲弹,还想方设法的从乌克兰弄到了一批穿甲弹。
以色列生产的先进穿甲弹还算不错,只是太少了。
至于来自乌克兰的穿甲弹,其实就是俄罗斯生产的,而且很多储存了数十年,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