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那意味着不是一两千年的事。而外面普遍认为的唐门起源是风华盛世的大唐长安。
在夏商时期,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西周王、武王时期咸阳为丰、镐西京的近郊。王之父季历在迁徙丰镐之前曾在今正阳乡白庙村建有程邑作为临时王都之地。周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因灭商之功受封毕地,建立毕国,辖地包括今咸阳市渭城区东部。因而咸阳又有“毕、毕程”之称。
公元前770年,西周末年,镐京遭受犬戎攻占,毁坏严重,平王只好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护驾有功,册封为周之诸侯,周王室以犬戎占据之岐、丰之地赐于远在陇山以西的秦襄公。从此秦人越陇山,进关,向东发展,咸阳逐渐被纳入秦国的版图。和沣镐一样咸阳也成为秦国主要的粮仓,这是一块“流着奶和蜜之地”。
此时咸阳称为渭阳,是春秋时期关交通要津,《诗经?渭阳》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的诗句,说的是秦穆公送晋公重耳东归晋国,作别泾水的故事。随着秦人对关控制力的加强,相对旧都雍城而言,咸阳地区的地缘优势逐渐凸现出现。
咸阳四面临水,交通便利。军事易守难攻,经济辐员广阔,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同时又距周王室政治心洛邑地区较近,是秦人实现“饮马于河,问鼎原”的理想跳板,沣渭之地又是西周王朝、东进灭商、君临天下的根据地。
所以历史成功的范例,对秦人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迁都咸阳便成为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秦孝公、商鞅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作出的必然选择。
而“咸阳”地名最早于《史记?商君列传》。孝公徙都前这里已是人口稠密的乡聚,泾河、渭河的渡口已成为重要的交通要津,《诗经》有“迎亲于渭,造舟为梁”的记载,说的是周王迎亲,曾在渭河造有浮桥,民国《咸阳悬志》记载其故址在今老城东门外河滩,原立有碑。
咸阳名称的由来跟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辛氏《三秦记》:“咸阳,秦都也,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司马贞在《史记?吕不韦列传》索隐认为咸训皆。其地在渭水之北,北阪之南。水北曰阳,山南亦曰阳,皆二者之阳也。
一瞬间唐阳羽脑子里闪现出七七八八的跟咸阳跟老头子有关的东西。
咸阳还有一件事让他颇为在乎,那是乾陵。因为他是唐门后人,因为他是唐修唯一的传人,因为乾陵过于特殊过于神秘,甚至在如今某些人眼里其蕴含的巨大的宝藏和历史价值一点都不秦始皇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