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己正义感十足,事实上是他们自己思想与性格不成熟。
他们这叫辩论吗?不,这叫吵架。语言暴力本身就是吵架,事件主人公就是他们唯一攻击的对象,当事人将承受成千上万的谩骂攻击。辩论是要证据做支撑的,吵架则不需要。
客观原因的话,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的非理性和匿名性。
诚然,互联网很早及开始了实名制,所有网络用户必须通过实名制认证之后才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这个举措也是为了减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提醒所有网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事实上即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APP并没有强制要求用户实名,即便发表不当言论依旧很难追责。
比如很多社交类、资讯类APP,上面充斥着大量的谩骂攻击。如果认真追查这些用户是肯定可以追踪到的,但人数那么多,这要如何追查?他们只是顶起了一个使用语言暴力的键盘侠作为他们的“舆论领袖”,没有渠道能找到那些点赞这条留言的支持者。
键盘侠的非理性情绪化表达,在匿名性极强的互联网上找到了充分发挥的场地。
尤其是等自媒体红火起来之后,看看它们的标题就能看出来,平淡无奇的言论推荐后得不到点击,偏激煽情的言论却总能get到人们的兴奋点。
如果对这种匿名的、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放任不管或者随波逐流,那么这种情绪就会在公共领域内迅速蔓延。破窗效应下,会将公共领域搞得乌烟瘴气。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语言暴力别人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在匿名的互联网上,人人都披着一个“马甲”。网络传播中高度的匿名性,加上网络暴力的群体性,也助长了这些人“法不责众”和“侥幸”的心理。
虽然现在关于网络的法规有很多,但这些法规的实际操作性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那些键盘侠,会因为语言暴力别人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
那么当我们碰到网络暴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与这种键盘侠讲道理是绝对不可取的,不管你列出多少论据,费多少口舌,无异于对牛弹琴。对方不想听任何道理或者证据,对方只想跟你吵架。那架势,就像是两人打架,对方只想打到你跪下磕头认错,态度还得诚恳,并且从此以后在他面前俯首称臣。
因此当你碰到有人攻击谩骂的时候,不要再理他,因为他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人。你只需要警告他一次,然后不再搭理他就行。
实在不行就平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