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传奇影帝劳伦斯·奥利弗和新锐影帝达斯汀·霍夫曼合作了一部电影,名叫《霹雳钻》。
剧中,达斯汀·霍夫曼的饰演的角色有一场戏,要表现出极度颓废的面貌。他便决定开始熬夜,通过这种长时间不睡觉的方法,来把颓废的面貌表现的更加真实。
要知道,这一年的达斯汀·霍夫曼,刚刚凭借《列尼传》,加冕奥斯卡影帝!
这种肃然起敬的职业精神,让片场中的所有人都很钦佩。
然而,劳伦斯·奥利弗嗤之以鼻,脸上说不出的嘲弄,毫不客气的讽刺道:“直接演不就行了吗?非要用这种替换交流的笨方法?”
当下,片场的氛围就变得非常尴尬。
劳伦斯·奥利弗是“体验派”演员,从自我出发,由内及外。正所谓相由心生,当内心里真正领悟、感受到了颓废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从自我出发,变为角色人物。
这样的表演会很真实,让演员的表演达到一种接近生活、接近下意识的真实感。
而作为“表现派”演员的达斯汀·霍夫曼,是另一种表演模式。强调由角色出发,由外及内。强调的是“角色形象”,通过外表、动作等方面的模仿,来完成到内心的演绎。
所以在表现颓废时候,达斯汀·霍夫曼选择通过熬夜的方式,让自己的外表客观的展现出“颓废”的一面,从而带动角色内心。
说白了,就是情绪的替换交流!
伤心时的颓废和劳累时的颓废,差别不大,可以替换表演;直男表演爱上男人的戏,可以替换成爱上女人的情感,来表达爱意;喜极而泣的哭戏表演,说不定他正幻想着某一种伤心欲绝的悲痛经历才落下的眼泪……
因为模式简单、有据可循、表演程式化,方法派便在好莱坞大行其道。
尤其是《教父》中,马龙·白兰度通过嘴里含枣、怀里抱猫等一系列技巧设计,把教父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成为了电影史上不可超越的经典。
方法派也靠着马龙·白兰度“教父”的这个经典形象,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有了和正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创建的体验派,有了一较高低的资格。
几种不同的表演方式,直到今天,也是表演艺术争论的话题,很多艺术学院都有明确的价值指向。
主流的电影学院,教的依然是俄国剧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那一套,依靠“真听真看真感觉”,达到体验派的高标准,有一本至尊教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