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的光鲜,这是极少数通俗化艺术的一部分。
像芭蕾、歌剧、戏曲这种曲高和寡的高端艺术,艺术成分很足,市场空间却着实有限。
也就注定他们的收入不会太高。
全世界最顶级的芭蕾舞艺术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300万-500万美元之间,还需要累死累活的在全球著名的大剧院内巡演,商业赞助少之又少。
这也就导致这个产业会出现很多“求生存”的人。
比如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黑天鹅》的舞替事件。
好莱坞电影用替身,真的太普遍了,尤其是动作电影。
比如因为“黑寡妇”形象大红大紫的斯嘉丽·约翰逊,她的替身演员有十几个之多!除了动作替身、飞车替身、威压替身之外,甚至为了拍出最完美的臀型,漫威还为她专门找了臀替。
胸替自然是不需要了。
电影中,她的每一个动作表演,几乎都是由替身完成,然后通过蒙太奇剪辑的手法,她最后摆个造型,统一连贯起来,就成了动作潇洒、身形火爆的“黑寡妇”。
这种纯粹的工业化流程生产的爆米花电影,毫无高大上可言。
替身,本来就是制片方和保险公司,为了削减成本、降低风险的必然选择。
也没有哪个替身会站出来叫嚣,说屏幕上的那个人,根本不是某某明星,而是自己。
只有《黑天鹅》的芭蕾舞替身莎拉·莱恩,为了出名,真真是豁出去了,公然在媒体上表态,说电影中的很多镜头是她,而不是娜塔莉·波特曼。
事情一度导致了很大的舆论危机。
不过说来也是,芭蕾舞者辛辛苦苦练习舞蹈,往往从五六岁就开始练习,练了几十年下来,却要为一个对芭蕾舞技法一窍不通的电影演员当替身,这心里要多不平衡?
一个电影演员,训练了几个月,就在粉丝和媒体的吹捧下,成了芭蕾舞女王,这让他们这些真正的芭蕾舞艺术家,心里如何能承受?
这就跟六小龄童抨击周星星等其他演员的孙悟空不叫孙悟空,是一个道理。
一是心理不平衡!
二是想蹭热点再出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进而导致的心理扭曲。
连莎拉·莱恩这样美国国家剧院的芭蕾首席,都为了想出名,连替身要严格保密的职业操守都不顾了,公然宣言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