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他的授课和其他的教授讲课是否会有所不同。
“大学教师主要是学者,主要任务是做学问,但作家也非常重要。因为大学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作家作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保证了学术生态的多样性。”
“作家讲课和教授讲课是不一样的,教授讲的多是共性,作家主要讲自己的创作体验,是个性的。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上没上过大学是不一样的。一流的作家给学生上课、讲座,可以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对学生有好处。”
接下来不断有人举手提问,提出的问题紧密联系现实,如“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坚持文学梦想的矛盾冲突”、“如何突破创作的瓶颈”等等。
李想以听为主,一直端坐不动,听其他的学生提问。大家年纪相仿,提出的问题许多也是他的疑惑。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十一点半,主持人最后点了一个学生提问,在白苏回答完后,宣布今年的座谈会结束。
李想收拾背包准备离开,忽然主持人叫他的名字。
“李想,过来一下。”
这位主持人就是中文系的教授,名叫李万才,可惜李想对他不熟。
李想礼貌地向他和白苏打招呼,白苏看着他有些疑惑地说:“有些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过。”
李万才介绍说:“眼熟那就对了,李想唱歌很厉害,是很有名气的歌手。”
“噢~”白苏恍然,“可能是在哪里扫到过一眼。”
李想笑道:“《青年文摘》编辑部。”
“嗯?”
“我和白老在《青年文摘》的编辑部见过一面,一个礼拜前。”
这一提醒,白苏还是没想起来。
李想笑呵呵的一点不介意,毕竟当时现场那么多人,而他站在人群中除了帅再无布灵布灵闪光的地方。
李万才向白苏介绍道:“李想是很有才华的一位年轻人,他是今年的新生,高考作文拿了满分,而且他最近有一篇短篇刊登在了《丰收》杂志和《青年文摘》上。”
白苏立刻感兴趣地问是什么。
李想从背包里把《青年文摘》杂志拿出来,双手交给白苏。
“叫《逃脱术》。”
白苏也很客气地双手接过,按照折角翻到了《逃脱术》的这页。
他扫了一眼,说:“这篇文章我看过,写开卷语的时候编辑部的人给我看了几篇样稿,其中就有这篇。你是今年的新生?那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