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喜清欢都往铺子里跑,家里人已经知道她买了个铺子,不止是她,便是方继和喜世廉也看中了一个铺子,开始谋划银楼的事,南林镇并非没有银楼,事实上,镇上已经有两家了,一家以黄金饰品为主打,而另一家则以宝石为主打,喜家想开一家以珍珠为主打的银楼倒也没什么冲突。
喜清欢天天出现在铺子里,江洛几乎也是天天过来,他寻的匠人第二天就到位了,敲敲打打的开始按着喜清欢的意思开始翻修。
花姑和宝叔也搬了过来,监督工人之余,也开始做各种面条,喜清欢一一品尝,还提供了不少的调味,比如她爱吃的凉拌面、炸酱面、酸辣面,当然了,这儿也不知道有没有辣椒这东西,酸辣面最后改成了酸菜面,加上敲鱼面的汤,倒有了几分酸菜鱼面的味道。
过了几天,蛎灰送到了。
“这儿卖多少钱一桶?”喜清欢好奇的问。
却不料,阿七都告诉她:“这是洛少吩咐人从家里的蛎窑取来的。”
喜清欢顿时无语,不过,对江洛的态度算是又略略的好了几分。
研究了十来天,最后,先定下了六种面,江洛画的这六种面也完成了,又按着喜清欢的意思在边上写上了名称、价格后,当天便送去装裱,除此,还有喜清欢口述意思、江洛画就的店招,招牌上只有一个大大的面字,不过,左边还画了一个人头顶面团往锅里削面的情景。而右边的角落则画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开业的日子选在了九月二十六。独特又形像的店招还是起了作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而穿戴一新的几个少年的吆喝则又起了另一个作用,因为他们提到了开业前三天只收七成的钱。
虽然说,一碗阳春面也就五文钱,省三成也不过是一文多的事儿,可对这些码头做工的人来说,能省一文也是一文,当即便进来了好些人。
而。无论古今,国人都有种共通性,那便是哪儿人多越是往哪儿凑,很快的,雅间的大桌子也派上了用场。
一个中午下来,卖出去了一百二十碗面,饶是七成的钱,也是结余了不少。
当伙计的少年们顿时欢呼起来。
喜清欢和江洛几人一直待到快黄昏时才赶着回家,一路上,刘芷颖高兴的和喜清欢说着铺子里的事。
忽然。马车行到大街,却被人拦住了。
江洛皱了皱眉。掀开了布帘,却只见徐其手摇折扇笑容可掬的站在马车前面,看到江洛露头,他便走了过来,笑道:“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