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昌黎,无外乎就是把徒河城做的事,再做一遍罢了。问一下城中平民,官吏富户口碑如何,好的,大将军亲自接见,给安排一个算是管理者的岗位,与大将军做螺丝钉。不好的,又不至于弄死的,那就分配去底层做吏,统计各种数据,不服的,那就去劳役。
该杀的,则拉出来,召集城中百姓,由大将军麾下亲卫,拿着刀子生疏的剥皮。这是王言培养的,毕竟这是个真正吃人的年月,不用重典,不足以治世。只不过这几个小子手艺不好,剥了那么多,就没成功过一次,人都是半路死的,没能活剥,让人亲眼看到自己的皮填上草,是何等模样。
至于富户之家财,有道者不取,无道者抄家。毕竟王言现在已经安家落户,要治理地方,不能总是杀杀杀,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抄家。
当然即便如此宽松许多,城中富户也无一家幸免,尽皆抄家,人的去向也是以上几种。
其实很多人是极度佩服王言的,因他竟敢使用这些人,即便位置不高,但也是能影响内政的。异地而处,一个个血海深仇的,谁敢用?
但王言就敢,如同之前在徒河杀的一批,人们糊弄不住他,再有便是他麾下军民十分信任他,上下监督的很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掌握了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刀子在他手里,谁不服杀谁,就这么简单。
其实汉末群雄,也是刀子在手,但是许多人刀子抓的不紧,而且许多时候不够果断,掣肘太多。因为他们起家之初,就是各种的豪族世家联结,军政都有不弱的力量,那时便不好杀了。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跟豪族世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在王言这里不一样,他本就什么都没有,军政全在他一人,他只受些劳累,便能解决问题。现在二十万人是这样,以后尽取辽东,治地千里,百万民,十万军,同样如此。且手下日有进益,不消十年,便能将整个系统运转起来。偶有疏忽错漏,亦不影响大局。
诸葛亮是累死的,军政大权同样在握,但手下总有能任事的人,若叫他换到王言的位置上,既要争夺生存空间,与敌作战,又要安置二十万五万军民过冬,生产生活,计划统筹粮食物资分配,不吹牛逼讲,这一个冬天,能折诸葛亮十年寿命。
也就是王言大牲口,同时伟力集于自身,方能无所谓惧,每天晃晃悠悠的,怡然自得。
种田发展,实乃乐事。比之攒钱存款,每见余额增长之乐,其远不及万一之欢喜。每见民多,民富,民强,民乐,纵是王大将军心境不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