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10月7日,苏丹政府向俄国公使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人48小时内交出君士坦丁堡,否则就是战争。 这份儿战争通牒,没有等到48小时,接到通牒的沙俄公使,直接回复:那就战争吧! 奥斯曼帝国备战动静那么大,怎么可能瞒得过俄国人呢?作为宿敌,沙皇政府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奥斯曼帝国的监视。 俄国外交部也在拉拢奥斯曼人,然而他们拿不出来利益,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看到苏丹政府进行动员,亚历山大二世就知道战争不可避免。 打开地图一看就确定了。奥斯曼帝国的选择不多,周边一共三个邻居。 地理位置决定了波斯不好打,就算是打赢了也没有多少油水,鸡肋地区苏丹政府没有必要去打。 奥地利是不敢打,或者说是碰不着,接壤的就西奈半岛,还被茫茫沙漠隔开了。走海路进攻巴尔干半岛,心有余而力不足,登陆的机会都没有。 就剩下俄罗斯了,近东战争中黑海舰队全军覆没,受限于财政,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恢复过来。 有英法支持,无论是进攻高加索地区,还是进攻君士坦丁堡都可以。要封几百米宽的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太容易了,直接上岸炮就可以搞定。 苏丹政府苦心准备的战争借口,直接变成了闹剧。 君士坦丁堡已经集结了八万俄军,俄属巴尔干半岛上俄军总兵力已经高达十五万,相对而言高加索地区才是薄弱点。 双方都宣战了,仗还是要打的。这次奥斯曼人好不容易,才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要干一把大的。 圣彼得堡,接到奥斯曼人宣战的消息,亚历山大二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敌人越来越多,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俄罗斯帝国的战争潜力,实际上已经发动的差不多了,受限于交通和生产力,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动用的最大兵力。 东欧五六十万军队要和普波联军死磕,目前还看不到赢得战争的契机,为了防范瑞典趁火打劫,北欧地区也部署了五万军队。 远东地区还部署了七八万军队,不过因为统治的地方太广,能够投入到***的军队并不多。 中亚地区三十余万俄军正和敌人苦战,或者说是被人压着打。这部分军队基本上都是临时招募起来的,能够稳住战线就算不错了。 巴尔干半岛看似兵力充足,实际上十五万俄军最多也就防守住君士坦丁堡,幸好法国人把巴尔干的殖民地卖给了奥地利,不然他们还要多一个潜在敌人。 高加索地区现在也必须要增兵,谁也不能够保证苏丹政府不是声东击西,万一丢了高加索地区,那么敌人可以一路杀到伏尔加河流域。 军队不够用了,这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