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英国人承接了柏林政府大部分的贷款、债券。
法国人选择放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除了利益太少外,还有就是法属非洲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巴黎政府人为限制资本外流。
尽管还是没有挡住资本家们的贪婪,但流出资本总额还是大幅度缩水。
没有政府引导,这些资本不光流入了普波联邦,同样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罗斯帝国。
相当于是两边下注,无论那一边胜利,都少不了法国人那份。牵扯到的利益少了,巴黎政府自然不积极了。
拿破仑四世和父亲不一样,恰好出生在法兰西复兴阶段,与生俱来就有一股傲气,根本就不可能屈居人下。
从法国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巴黎政府的对外政策越来越强硬,最近两三年英法关系、法奥关系一直都在恶化。
英国陆军实力有限,想要干预这场战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法国人不肯当打手,伦敦政府已经从实质上丧失了直接干预这场战争的能力。
沉思了一会儿后,本杰明首相狠狠的说道:“那就退而求其次。不管用什么办法,务必要想办法保住普鲁士王国。我们需要债主存在,给国内一个交代。”
战败后的普鲁士王国,自然不具备还债能力。不过只要债主在,就有还钱的可能。
战后柏林政府的财力有限,或许在很多年内,他们每年的还款金额都不够利息。
不过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强。伦敦政府需要一个希望,让民众对市场拥有信心。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首相,你太悲观了。或许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普波联邦还在坚持战斗。
如果毛奇创造奇迹,抢在俄国人前面赢得华沙会战,他们还有体面结束战争的可能。”
外交大臣爱德华否定道:“加菲尔德爵士,这是不可能的。种种迹象表明,奥地利人想要普波联邦输掉这场战争,为德意志地区统一打下基础。
毛奇就算是创造了奇迹,仍然改变不了普波联邦失败的命运。有维也纳的支持,沙皇政府的军队会源源不断的涌上去,最后堆死他们。”
“数量优势”,或许这是对欧洲各国触动最深的地方。俄国人用事实证明了:“只要我军数量足够多,敌人就无能为力”。
……
在英国人想办法弥补损失的时候,普俄战争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俄第四军已经被普军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