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确实没有竞争力,只能玩儿价格战。
欧洲大陆就不要指望了,受经济危机影响,大部分欧洲民众都很穷,除非是刚需类商品,要不然很难找到市场。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时候的刚需商品就是粮食,很遗憾这玩意儿普鲁士自己都不够吃,出口是不存在的。
这些质量不好的工商业制品,只能往海外倾销。毫无疑问,普鲁士不具备进行全球倾销的能力,大部分海外市场他们都进不去。
拥有较为完善的商业网络,有能力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进行倾销的国家,一共就那么几个。
分别是英、奥、法、西、荷、葡,这六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殖民帝国。
其中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均以没落,商业网络还在,殖民地却没有多少,无力消化普鲁士的工业产能。
法兰西的殖民地不少,市场却不大,国内的资本家就不够瓜分,自然不可能放普鲁士商品进入。
奥地利的殖民地开发不错,市场相对完善,可惜奥地利本身的工业产能就很庞大,没有多余的市场。
况且,就算是放普鲁士商品进去,面对奥地利商品的竞争,他们也卖不出去。
英国人的殖民地最多,市场相对充足,内部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说是普鲁士的唯一选择。
这种背景下,英国人自然要压价了。一面出口工业原材料给普鲁士,一面接受普鲁士的工商业制品抵债,看似在给柏林政府帮忙,实在是普鲁士在替他们白打工。
不仅仅只是白打工,现在英国人又更进一步,要让普鲁士王国赔本打工。
腓特烈三世现在的心情就如同:幸幸苦苦打了一年工,年底算账一分钱未赚,还倒欠一屁股债。
偏偏他还不能拒绝,要不然失了业,房贷、信用卡、~~呗一起压上来,那简直就是……
日子总是要过的,“血亏”总比“血本无归”的好。被压价也只能认了,柏林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承担这笔损失。
腓特烈三世期待的问:“情况怎么样,英国人同意债务延期了么?”
没有办法,普鲁士王国资源匮乏,必须要进口工业原材料,马克大家是不认的,这就必须要消耗外汇。
和英国人达成的实物抵偿协议,并不是说把商品丢给债主就行了,柏林政府还没有那么霸气。
普鲁士的债主大都是银行、金融机构,这些人都是玩儿金融的,对国际商品贸易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