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牛。即便是神圣罗马帝国强势崛起,仍然不能掩盖不列颠的强大。
何况,远东地区本来就是英国人占据优势,神罗都是后期插足的,在当地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英国人。
若不是有击败法兰西的威名,估计还会被人当成二流国家。现在神罗和不列颠的矛盾,除了利益之外,同样还有“名头”之争。
个人可以不计较名利,但是国家不行。没有赫赫威名做震慑,那是干什么都不方便。
陆军大臣叶夫根尼:“不光是外交上存在问题,军事上同样困难重重。我们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有限,日本人可以动员数倍的兵力参战。
战略收缩本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帝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在各地囤积的物资有限。
为了保障后勤,我们只能分兵驻守节节抵抗,为援兵抵达争取时间。
从军事上来说,现在无论是做什么,都比不上让西伯利亚铁路通车重要。
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西伯利亚铁路昼夜不间断施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车。
其次是立即组织物资采购团,前往欧洲采购战略物资,晚了就要被日本人抢先了。”
落井下石,或许是吧!
不过政治本来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战略误判总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首相不背锅大家就要背锅。
承担责任也不等于立即卷铺盖走人,什么时候离职还是要从战场上来看。要是前线打赢了,同样可以皆大欢喜。
原时空谢尔盖·维特就因为承担责任,加上俄军在前线不断失利,为了给国内一个交代,被迫在一年后去职。
至于后世网络上的反战、和沙皇政见不和,那完全是扯淡,估计连诱因都算不上。
日俄战争是日本人先动的手,沙皇政府只是被动应战,根本就没得选择,反战总不能让前线光挨打不还手吧?
政见不和,那就更扯淡了。从尼古拉二世继位开始,谢尔盖·维特就是沙皇政府的重臣,一混就是十几年,还被提拔成了首相。
真要是政见不和,根本就没有这么戏。以尼古拉二世的作风,不喜欢的人通常都是直接一脚踹开。
如果有的选择,叶夫根尼也不想落井下石。可是没有办法,继续和稀泥,要不了多久就要轮到他自己倒霉了。
战争不是儿戏,前线是什么情况,没有人比他这位陆军大臣更清楚了。
不提前打打预防针,后面一系列的战败传来,又该怎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