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这些年有内忧,无外患。
自从公孙度割据辽东,迄今四十余年,除了开始的时候公孙度出兵讨代高句骊、乌丸之外,辽东没有过大的战事,是乱世之中难得的安乐之地。公孙度虽然好杀,却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实力,看不起他的本地豪强,对那些逃难来的中原百姓,他一般不会去主动骚扰,总体来说,名声不好,劣迹不多,在他的治理下,辽东还算不错。
从公孙度到公孙康,再到公孙恭、公孙渊,公孙氏在辽东传了三代四主,前后四十三年。在这四十多年里,中原一直在混战,户口剧减,一部分死于战乱,一部分外出逃难。逃难有两个方向,向南去吴郡直至交州,向北主要就是来辽东。
大量的外来人口充实了辽东的实力,让公孙氏说话更有底气。在中原没有平定的情况下,从曹操开始就对辽东实行羁縻政策,对公孙氏割据辽东的事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曹操那次远征乌丸,也只是打到了柳城而已,根本没有攻击辽东。
四十多年的平静生活,让公孙氏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他们虽然没有明着称王,可他们早就是辽东之王,郊祀天地之类的事一件不落,有模有样。
应该说,除了兄弟叔侄争位之外,辽东是名符其实的乐土。物资谈不上丰富,却也没什么大的战乱,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康的次子,他的权利是从叔叔公孙恭手中夺来的。不过,他没有一点内疚,别说公孙恭就是个废物,根本不足以继承这份家业,就连父亲公孙康,他也不放在眼里。他一直觉得,公孙氏这么多子弟中,只有他有资格继承祖父公孙度的伟业,也只有他能够将祖父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
所以公孙渊不像他的父亲和叔叔那么知足常乐。他对中原的形势非常关注。原本他并不看好蜀汉。蜀汉困守益州。关羽、刘备等人先后战死,元气大伤,在他看来最多就是个割据一时的命,条件还不如辽东呢。至少辽东有战马。他也不喜欢曹魏。因为他明白。一旦曹魏收拾了蜀汉和孙吴,肯定不会让他继续逍遥下去。当然了,他也不看好孙吴。孙吴的水师虽然很强,可是同样没有战马,根本不足以和曹魏争锋。
然而这不妨碍公孙渊想联合孙权的心。只有和孙权联合,才能取长补短,让曹魏疲于奔命,才能让辽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年前,公孙渊刚刚杀掉叔叔公孙恭,就曾经想和孙权联络,可是随后发生的事让他改变了主意。
就在那一年,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