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才婶好不容易求来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舍得干活呢。
对比之下,同样是生了三个闺女,好不容易求来一个儿子的刘彩凤,因为没分家,因为不当家,没有话语权,所以只能让王永和下地。
王永和已经13了,地里很多活也能干。
村里半大小子,下地的不少。
当然,不下地的也多。
毕竟儿子嘛,很多人家就差没供起来。
这么一对比,刘彩凤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而王菊兰这样做,是在刺激着刘彩凤起分家的心吗?
可是刘彩凤没什么战斗力,先不说王老太,单是赵小双这边,刘彩凤就战斗不了。
所以,就算是刘彩凤起了分家的心思,这个家也不太好分。
除非是几个媳妇都起了分家的心思,然后鼓动着自己的男人分家。
其实早该分了,村子里不分家的虽然也多。
但是大部分等到孙子辈的大了,过了10岁之后,该分的也分了。
不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拥挤不说,事情也多。
清官难断家务事儿。
大房长了,二房短的。
当家的看久了,也会觉得烦。
索性,儿孙大了,直接分出去,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像是老王家这样的,村里一共也没几户。
一般这种没分家的,都是当家老太太厉害,压着儿媳妇不敢。
最后也就这么凑和着过了。
东姝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王菊兰已经起了分家的心思。
而且她走的是曲线,并不是像曾经的吕桃那样,简单粗暴,但是也是吃足了苦头的分家方式。
晚饭并不丰盛。
碴子粥,蒸的红薯,外加一锅的大白菜炖萝卜。
不管能不能吃,如今家家户户就是这么吃。
不吃也得吃。
能吃上饭,总比饿肚子要强。
东姝倒是不挑,毕竟比这个差的六零年都经历过了。
相比那个时候,七零年条件明显要稍好一点。
喝了一碗粥,又吃了一块红薯,再夹点菜。
填饱之后,又照顾了一下王永年。
谁做饭,谁负责之后的碗筷。
所以,东姝没留下来帮忙。
大家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