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饭店位于京城商业和行政中心,说起这个地方可谓是鼎鼎有名。这倒并不因为它的建筑有多宏伟,主要因为这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旅游总局送呈国务院一份报告利用外资合营建一座旅游饭店的方案。因为饭店拟建在建国门内,名字就叫建国饭店。
因为建国饭店需要贷款2000万美元,国务院办公会议议而不决,当时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副总理做出了个决定:矛盾上交,报告送中央高层决定。
于是,在这样一份建不建饭店的报告上,就有了17位高层领导的批示或划圈。总设计师态度鲜明,另外两位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也画了圈,最后当时的一号首长拍板:建合资饭店我们没有经验,但可以试一试,成功了可以推广,不成功就这个!
第二年饭店终于动工,但施工并不顺利,工地上白天竖起的篱笆,晚上就被人拆个稀里哗啦,甚至连笨重的搅拌机也被掀翻。旅游局的领导很清楚是什么人干的,但这些不是普通居民,几次交涉毫无效果,只好打份报告,直接送交总设计师的案头。
总设计师看了报告,提笔批了11个字: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批示让秘书一传下去,捣乱者销声匿迹。谁能想象得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了这点小事还要做一回派出所所长呢?
建国饭店的最后一次理念冲突,是饭店的管理权问题。谈判由京城市旅游局原副局长和项目合资者进行。按照华夏这面的观点,你在我这里建饭店,当然是我来管理。但外方不同意,直言相告华夏没有饭店。
外方说华夏没饭店,伤了华夏谈判代表的自尊心。“华夏没有饭店”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华夏方的谈判代表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我们的确闹过许多笑话,确切的说我们没有管理一个现代化大酒店的经验。
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建国饭店前5年由香港一家酒店管理集团来管理。结果,建国饭店头一年即盈利150多万美元。为什么都说要亏本的饭店,结果赚钱了呢?这是因为在合资合作的同时,主要是引进了先进的管理观念。
建国饭店的利润一年年往上翻。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连本带息全部还清了从汇丰银行贷的2000万美元。四年之后,国务院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学“建国”。又过了10年,华夏用象征性的1美元取得了建国饭店所有股份,而此时它所创的利税已经等于赚了七八个建国饭店。
可以说建国饭店不仅是最早的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