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不时地发出脆响。郑凡坐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后背笔直,双手置于膝盖。不是郑凡在这个时候依旧要保持自己的仪态,而是对于这支逃亡的队伍而言,他现在,是其他所有人信念支撑所在。也不是怕他们会离自己而去,而是希望当他们看见这样的自己时,心里能更舒服一些。人活于世,时不时地就得戴上一张面具,而面具的本义,不是针对自己,而是让别人来“看”你。乾人的追击,一直未曾停歇,这毕竟是乾国的土地,乾国的官家在此时,依旧具备着法统上的无上威严。但郑凡并未选择一路向北或者向东北逃出,而是选择向西行进。此举倒不是奔着灯下黑去的,也不是为了刻意地玩什么走钢丝找心跳的感觉,而是有着具体的规划。早先派出去的三儿和陈雄那一部是其一,最重要的是,陈阳那一部也将在攻破了上京城之后,选择走这里绕行向北。最初的计划是,由陈阳那一支刚刚攻破了上京城的兵马作为诱饵,也可以称之为吸引仇恨的载体,让乾人的大军主力向他们扑去,从而解放了郑凡这边,由郑凡来负责接应。只是郑凡错估了自己在那位官家心中的地位,人居然真能放着上京城的一切不管不顾,只想着将自己给闷死。但不管怎样,好歹现在的自己,是自由的。先前自南门关出发时,郑凡曾和瞎子调侃过,反正这次带出来的兵马不是自己的嫡系,只要有价值,折损了就折损了呗。一定意义上而言,哪怕这次带入乾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了,兑掉一座上京城,毁掉乾人的朝廷中枢,站在战略角度上而言,也是值得的。别看现在乾人还在各路兵马对自己搜山检海,等再过阵子,上京城破的消息无法再遮掩下去,中枢真空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偌大的乾国,很快就会陷入自我的混乱之中。皇帝还在是没错,但管理这般大的国家,怎可能就只靠皇帝一个人?就是当年燕国先皇帝,马踏门阀行无比酷烈之手段,将门阀势力在地方上连根拔除,但在朝堂上,除了特定的门阀嫡系,其余的,基本都高举轻放。也就是说,此时的乾国,只是靠着一团虚火撑着,用不了多久,它就得缩回去。可惜的是,燕国也筋疲力尽,出征在外,都得靠劫掠获取补给,所谓的就粮于敌看似潇洒精明,实则很难确保长久维继,后勤安危,建于累卵。但眼下之诸夏局面,不管怎么样,其实都可以了。在晋地灭国之后,诸夏大国,唯有燕、楚、乾。自己千里奔袭范城后,楚国被打缩了回去;这一次再破了上京,乾人也势必要缩回去;所谓的国势国力,很难以单一片面的数据来衡量,于上位者而言,其实心里有一个模糊的数;在这一点上,倒是和炼气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