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参与者知情人,想来也预测出了脉络。
余闲是最不希望鸿王登基的太子党之一。
综上所述,他们有理由怀疑,余闲是准备在出发前,先堵住鸿王上位的道路。
此次的荒人使团桉子,无疑就是他的突破口!
“此子的心思谋略,可赞可叹,却也可惜了。”杨吉感慨道。
可以赞叹的,自然是余闲能在如此严峻的夹缝中,寻觅到制衡鸿王的机会。
至于可惜的,则是余闲始终抱着损人利己的原则,对于国家大计没有丁点的在意。
重伤了荒人使团,这次和谈必然泡汤,接下来,大景只能拖着孱弱的西唐,继续跟荒人和东宋死磕……
“罢了,还是由我去收拾这烂摊子吧,尽量大事化小,避免引发更大的外交纷争吧。”
这次终于轮到杨吉站起身,他无悲无喜的赢下了这场赌局的彩头,将桌头的公文继续甩给两位同僚收拾。
离开时,杨吉捻着那张预测的纸张,眼角余光瞄了眼旁边的长灯火烛,以格物之术格出火焰的奥妙原理,心随意动之下,手上轻轻一抖,纸张就自燃而起,顷刻间化作了一块块灰尽。
这便是儒家三品格物境的玄妙。
对于庞维、钟群他们来说,杨吉这一手早已司空见惯了。
他们更关注的是被火光吞没的“意在十七”这四个字。
余闲点燃的这把火,从典客署烧到了圣京府,但他的终极目标,无疑是烧到鸿王府!
再结合种种因素,国本之争,恐怕很快就将迎来高潮了,帝国的未来,也很快就将被揭晓了。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隐约觉察到,杨吉似乎还隐瞒了他们一些事,比如国家社稷的走势。
当然,他们也理解,杨吉之所以能比他们感悟看透更多的事物,还是得益于他的自我突破。
上次桃花书院出现异象时,杨吉询问弟子杨朔为何执意想进湖心岛,杨朔答出了为大景崛起而读书的朴实道理。
这道理让杨吉大为感触,又联想起余闲的“太上忘情”四字真言,顿时幡然醒悟,开始反思自己此生的得失。
最终,他不再纠结于到底要报效社稷还是该名垂青史,毅然明确了“修真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至高理念。
还在儒夫子的灵魂拷问下,表明了愿将此生最后十年的气运福缘留在书院,致力于修身治国平天下这项伟大的事业。
这赢得了儒夫子的认可,也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