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挽明 >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84章 为什么种高粱?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84章 为什么种高粱?(2 / 4)

3斗为常,5、6斗则被看为丰收了。天启初,董应举奉命在天津和山海关之间屯田,18万亩土地,收获5万5千石粮食,平均每亩收获不过3斗有余,但是已经被朝堂众人看做了不起的政绩了。

此外崇祯还了解到,北方农民和南方农民经营农业之间的区别,北方土地多为旱地,且地广人稀,因此不但人均土地较多,一个劳动力能耕种的土地也较多。因此,北方农人经营农业比较粗犷。

而南方多水田,又地狭人稠,人均土地较少,但是土地肥沃,所以南方农人讲究精耕细作。

南方一个壮年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不会超过10亩,但是已经足够养活4、5人了。

而北方每6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一个农夫能够耕种的土地应当不超过25亩。但现实是,北方农人耕种的土地常常超过38亩。

这种状况之下,北方农人不得不走广种薄收的粗放型农业。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导致北方农户耕种一年,往往都留不下什么积蓄,一遇到什么灾害就立刻陷入到破产的困境。

而在朝廷上的那些官员看来,这倒是成了北方农民太过于懒惰的证据了。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没有了南方的水利设施,北方农民缩小耕种面积,首先就会饿死家人。

而对于整个华北地区大规模的兴办水利,改善北方农业的困境,没有国家层面的主持和巨额的投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朱由检听的七七八八之后,对着围绕着身边的魏良卿和几位庄头说道。

“臣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魏良卿赶紧躬身向皇帝行礼推辞道。

朱由检回头看了看他们,微笑着说道:“不必如此,都起来说话吧。不过北方水利不行,难道不能多种玉米吗?朕记得玉米喜旱,耐碱也不错啊。”

魏良卿赶紧回道:“陛下上次命臣研究玉米的种植方式,臣也召来了山西、河间府几位种植过玉米的农夫,还有上林苑监的几位农官,仔细探讨过关于这玉米在北直隶一带能否推广种植的问题。

臣等经过仔细讨论之后认为,北直隶大部分地区依然还是无法种植玉米,只能种植高粱。

北直隶地区虽然看起来是平坦的一片平原,但是实则上却是洼地处处,京城四周就到处是这些洼地。

比如京城西北的海甸,就是一大片低洼的积水。虽然有不少勋臣贵戚都在此地治了园子,但是大片的洼地土地有水却无法种植粮食。

最新小说: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腹黑王爷炼丹妃 三国小霸王 风雨夜归人 大江大河 唐朝好岳父 无敌桃花命 鬼道三国 大唐声望系统 霜染深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