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门利益为重的山头主义中,他默认了后者的存在。而户部、工部和刑部,因为这三个部门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使得新政推行之后,便呈现出了某种封闭性的倾向。
户部官员对于算学和金融知识的要求,工部官员对于理工科类知识的要求,刑部官员对于法学知识的要求。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显然不是半路出家的官员能够掌握的。因此从外部调入这三个部门的官员,门槛已经越来越高了。
既然进入户部之后,个人的仕途升迁同户部工作的好坏联系在了一起,那么维护本部门的利益,就自觉的成为了户部官员们的共同准则。户部权力的扩张,就是他们个人权力的扩张。户部利益的受损,就是他们个人利益的受损。
因此当两淮盐引案爆发之后,郭允厚稍稍向下属们吹了吹风,户部官员们就上下一心的站在了支持首辅的立场上,他们就是指望着从这起大案中让户部获最大的好处。
当崇祯抛出了君、民、社稷三位一体的论点之后,此前还在纠缠于韩一良要不要受罚,首辅黄立极对于两淮盐引案究竟要负什么责任的官员们,就如同被人打了一闷棍一样,双方在会议开始后积攒起来的决一死战的气势,顿时被悄然瓦解了。
自孟子提出民本思想之后,便被后世儒家学者们尊称为亚圣,认为他发扬及宏大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但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一直不为历代帝王所喜,因此他所著作的《孟子》一书,是在南宋时,被朱熹列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后,才被正式奉为儒家治学的重要经书。
到了大明朝,控制欲过强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对于孟子的所说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言论大为不满,一度想要撤销孟子的亚圣封号,并下达了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文庙的命令。
虽然在群臣的劝说之下,朱元璋在一年之后收回了自己的命令,但是他对于孟子的言论依旧耿耿于怀,于是令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对《孟子》进行删节。刘三吾揣摸皇帝的意思,共删掉《孟子》八十五条“有问题”的内容,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并将剩下的内容编为《孟子节文》一书。
朱元璋随后便下了诏书,规定“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指《孟子节文》)为本”。
正因为朱元璋对于孟子的态度,所以虽然《孟子》是科举用书之一,但是天下读书人对于《孟子》一书的内容并不敢多加讨论,完全是按照朝廷颁发的标准注释死记硬背而已。他们唯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