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还是得找专业的人来写。
是时,科举之路越来越艰难了,使才不如使钱,读书人举官无望,只能另谋出路,由于士林和商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人言商渐渐不再是什么丢人的事了,以文生财,变得稀松平常,随处可见。
从嘉靖、万历以降,文人们开始悄然介入创作,虽然文人们觉得此系小道,但家中贫寒,仕途无亮,为了过活,就算不情愿,也不得不卖文,有才气的文人,写本,卖给书商,能赚不少钱,而书商则是开始四处弄稿,或是从文人手里购买,或是约书,或是干脆养人写,然后不断推出新的,让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了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在李缙身处的这个年代,也就是嘉靖初年,还没有那么多文人介入创作,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要是有一部神书问世,绝对能卖翻了。
不过李缙却不清楚这些事情,他不是因为这个才写的,他是因为没事可做,为了打发时间,才想到要写的,他只知道现在有这种文学形式,有人写,有人,多余的他就不知道了,但他预估自己写能挣到钱,却不是盲目预估的,因为《蜀山剑侠传》真的是一本好书,他相信有人会喜欢这本的,尤其是他改版续写完成后的《蜀山剑侠传》。
朱彩璃对李缙写的这本,即《蜀山剑侠传》,也挺有信心的,她有信心,是因为她看了,她是《蜀山剑侠传》的第一位读者:“你这本,写的挺好的,内容很有意思,我想会有人喜欢,买来看的,你应该能挣到很多钱。”
李缙忽地想起了群芳院出的那两本词曲集:“就怕有人会盗版。”
朱彩璃不明所以地问了一句:“盗版?你怕有人会偷盗你刻书的雕版吗?”
朱彩璃还真说对了,说对了什么呢?她说对了盗版一词的由来,明末清初,有个作家叫李渔,即《***》的作者,因为他写的太好了,所以每次新书一面世,市面上很快就会出现翻刻品,有一次不知道是谁,竟把他刻书的雕版给盗走了,用盗走的雕版刻书来书,于是乎就有了盗版,以及盗版书这些专有词汇。
但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现在还没有这些词儿,是以朱彩璃不明白盗版一词是啥意思,这也情有可原。
李缙点了点头:“虽不中,亦不远矣,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我是怕有人会翻刻我的书,要是他们再卖的便宜一些,那我这个正主刻的书,还能卖出去了吗,除非…”
朱彩璃还挺愿意跟李缙聊一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