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么? 另一方面,增加的重量还有新的发动机,会让油耗大幅增加,为了确保坦克的行程,就需要载更多的燃油。 更多的燃油也就意味着更大的体积,坦克原本的体积够不用不够用呢? 保护这些燃油是不是要更多的装甲,避免坦克一旦被击穿,产生殉爆毁掉整个坦克呢? 经过这么一大圈的调整还有更改之后,一辆坦克比设计的时候增加了1吨的装甲防护,在确保均衡的前提下,似乎付出了成倍的代价。 更大的体积,更复杂的动力系统……防护力量真的增加了多少尚不清楚,可付出的代价却已经一目了然了。 昂贵的造价,虚高的重量,与整个战车似乎有些不相匹配的已经略显弱小的火力……这坦克真的有改进前大家希望的那么优秀么? 很多人经过这么一番权衡之后,就要在这个评价上打一个问号了吧? 举个例子,豹式坦克以重达45吨的重量,却只扛着一门75毫米口径火炮。 同时代的苏联斯大林2号坦克46吨重,使用一门122毫米口径火炮。 而使用85毫米口径火炮的T-34-85重量32吨,这是当时最经典的中型坦克。 同一时代的英国改进型萤火虫坦克,是美国M4谢尔曼坦克的改进型,装备一门大威力的17磅火炮,重量33吨多。 豹式坦克用10吨的重量换来了什么呢?换来了略高的防护能力! 有人说这不是很值得么?4辆谢尔曼萤火虫,八成是打不过3辆豹式坦克的! 历史上有战绩可以证明,德军3辆豹式坦克确实并不会被4辆甚至5辆谢尔曼打败。 可是如果从另一方面考虑:在关键的战役,比如说库尔斯克会战之中,德军多投入了300辆性能不高的4号改进型,会不会改写历史呢? 虽然在局部上,3辆反杀4辆坦克的战绩在德军内比比皆是,可这也同样造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德国陆军几乎打赢了他们所有的战斗,可是却输掉了这场战争! 当德军把武器复杂并且强化起来之后,所有的压力在这个时候都被转嫁了,转嫁给了后勤部门还有生产环节。 于是,后勤部门不堪重负,不得不忍受灾难一般的复杂补给;而后方的工厂同样也要忍受,那些复杂的武器占用走的庞大产能。 德军用三年时间精雕细琢的1000辆虎式坦克,如果还取得不了战场上那些成功,那只能证明德国人比看起来的更愚蠢! 同样的,德军忍受着最多一个月只能生产200多辆的悲催产量,拿到的豹式坦克当然比美国佬用的谢尔曼强很多了。 要知道,谢尔曼在短短的3年之内生产了5万辆,平均每一个月超过1000辆